上海西南的古北一带从前应该叫某某公社某某大队,开阔,旷远,浅紫色的地平线上点缀着黛瓦粉墙的农舍,农田恰似锦绣一般铺开,暖风吹来,油菜花如金色波浪起伏,肥胖的小蜜蜂们嗡嗡作响,擦着我们的鼻尖飞过。骑自行车到这里“郊游”的我们,来个深呼吸,农家肥的味道相当刺激。
40 年后的今天,这里已从城市边缘转身为高档地区。我与任辉兄站在红松东路,他指着一个高大上的楼盘告诉我 :“‘古北一号’,不少明星住在这里。”我们不是狗仔队,“古北一号”嘛,行个注目礼就算啦。我们的兴趣是马路对面的新开的一家粤菜馆——“黛外滩”,去会一会那里的田师傅,品尝他做的广东菜。
“黛外滩”,外滩为什么有一个“黛”字的前缀?又为什么漂到与外滩毫无关联的古北?胡贞海董事长向我解释 :黑松露堂烧5A 霜降和牛 粉墙黛瓦是对故乡江南的永恒印象。所以宝山区首店开张时就取名“黛瓦宴”,可以解释为“故乡的宴会”;第二家开到苏州河北岸的外滩板块,就叫“黛外滩”。黛色,是胡董事长故乡梦的底色。
胡贞海为人低调,但颇有传奇色彩。他高中毕业后就选择参军,整整10 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在意志力、判断力、决策力以及性格方面都得到了磨炼。军旅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在部队成了一位颇有名气的“小秀才”。1991 年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进入义乌市政府机关工作。2 年后,与 8位同事一起参与组建了义乌小商品城。2005 年他来到上海,参与改制上海美丽华集团,同样获得成功,从此他就将激情与梦想交给了大上海。
泡了一壶白牡丹,文化界朋友陆续到来,行政总厨师田祖盛过来与大家寒暄一番。他是一个“80 后”帅哥,18岁那年入行,先后在我国华南地区及新加坡、泰国等地学习、打拼,2 年前来到上海,担当“黛外滩”三家店的出品设计与控制。他自豪地说,我们这家店在网上排名闵行区粤菜第一。
冷菜上来,令人惊艳。比如擂椒低温墨鱼卷,雪白粉嫩的墨鱼卷里嵌了海参、虾仁与青椒等,吃起来相当过瘾。二十年花雕醉膏蟹,将浙江三门青蟹活杀,用高度白酒消毒,再取古越龙
山二十年花雕,加陈皮、花椒、冰糖、头抽和香港“致美斋”生抽等制成醉料,青蟹背朝上叠放,腌渍 60 小时方可开坛。斩件装盘,如花绽放,雅香四溢,醇美芬芳。蟹膏如浆如脂,金黄艳丽,吮吸如酪;蟹肉似万年琥珀,沉郁沃腴,嚼之软糯绵密,回味悠长,没人不喜欢。
淮扬胭脂萝卜、开胃皱皮青瓜之后又有一款脆皮糖醋玲珑肉,是用黑毛猪的面颊肉做的,煮熟后晾冷,切成四角方方的厚片,分两次入油锅炸至外脆里嫩,在自制酱料里“淬火”,现做现吃,口感极佳。两头乌玫瑰叉烧,在制作时加了天津的玫瑰露酒,吃起来满口花香。
广东人的规矩,吃饭前先喝汤,这次我们品尝的是鸡汤汆南澳岛大响螺。
大响螺是潮汕地区的高档食材,其味可与鲍鱼媲美。好的食材大都是时间与阳光的天作之合,大响螺同样生长缓慢,5 ~ 8 年才能长到 800 克左右,且出肉率也极少,卖得贵,是有道理的。田大厨拿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只大响螺,居然有 33 厘米长,任辉兄根据螺纹判断,它起码在礁石缝间潜伏了15年。乖乖,罪过啊。
烹制响螺对广东厨师而言也是一门高难度的技术活,无论旺火炒还是慢火煲,在刀工、火候上都要当心,要使菜品脆嫩滑爽,回味鲜甜,不积十年、二十年之功,根本别想拿下来。且看田大厨怎么操作—— 先是拿起来打量一番,然后将螺肉挖出,洗净,去尾,快刀劈成半透明的薄片,每份三四片,装在小瓷碗里。此刻电磁炉上玻璃锅里的高汤清波初沸,灌入壶内,再高悬而冲在碗里。马上开吃,此刻最嫩滑,也最鲜甜。这种吃法让我想起福州的一道超级美味—— 鸡汤汆海蚌。
在山地姜茸柠檬蒸白鲳鱼、黛味飘香妙龄乳鸽之后,田大厨复将小车推到我们面前,薄薄的岩板上排列着 12 片长方形的 5A 级和牛,每片厚薄在 6 毫米左右,雪花纹理美艳如画。田大厨先在牛肉片表面刷了豉油皇酱汁,然后呼的一声,喷枪里射出一束蓝色火焰,依次在上面扫过时,牛肉的油脂与肌理微微颤动作出回应。六分熟时,加青瓜丝、蜜瓜丝、黄椒丝、九层塔、独头蒜片,卷起来装盘上桌,服务员再削几片大理石纹的云南黑松露加持,鲜嫩、爽脆,加之松露特有的香气,美味无以复加。
也许广东人很早就接触到欧美和南洋诸岛烹饪技法,无论饭店、酒楼还是乡间食肆,都特别会用一些香料以及《诗经》里提及的各种野菜,比如香茅、沙姜、良姜、砂仁、草果、罗勒、白豆蔻、小茴香、欧芹、蛤蒌叶、鸭脚菜、灰灰菜等,对了,鱼露也是他们的点睛利器。比如这次我们领教的一道金不换(罗勒的别名)剔骨波士顿龙虾,一般饭店的龙虾多用黄油炒、焗,近年来还有人做成麻婆豆腐龙虾,田大厨用金不换来炒,赋予了特别的香气。
还有一道豆酱生焗千岛湖鱼嘴。选用 3 千克左右的花鲢鱼头,劈半瓣来用,斩成小块,砂锅下层垫了蒜头、红葱头、香叶等,平铺鱼脸,浇上自制的豆酱(因为发酵时间足够长,比网上买来的普宁豆酱更温和些、厚实些),旺火焗 3.5分钟,蒜头的焦香溢出盖沿,赶紧离火上桌,开盖后吱吱作响,鲜香满室!
生焗鱼脸太嫩了,不能吃只能吮,满膏满腴,鲜嫩肥美。增减 10 秒钟,就难以达到这重境界。
蟹肉芙蓉滑乳山生蚝也是一道在传承中有所创新的粤菜。“生蚝控”一般喜欢在夏季享受淋柠檬汁生吃,因为此时生蚝体内的水分和脂肪含量较多,口感特别丰美。进入秋末初冬,过了最佳尝味期,生蚝体内的脂肪含量有所减少,但依然肥美嫩滑,口感或许更加清爽。田大厨选用滑炒,是对“不时不食”这一传统思路的变通。
新鲜生蚝用葱、姜、料酒腌制去腥,吸干水分,撒上少许籼米粉锁住蚝肉精华,码在平底锅里煎至两面微黄,转小火,熟后起锅 ;换炒锅,用蛋清、海蟹肉和河虾仁在小火中滑炒出“芙蓉”效果的蛋花,然后投入生蚝,翻几下装盘,最后撒一把炒香的橄榄仁以增加坚果的油脂香气。
最后让我心动的是他家的窖藏芥菜。或许有人会说 :这不就是穷酸人家吃怕了的咸菜吗,激动什么?对,腌过的芥菜就是咸菜家族的一员,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任何一种咸菜,何况潮汕地区的咸菜有特殊的品格。
田大厨是腌咸菜的高手。小时候在家每年要腌一大缸,可以供一家人吃好几个月。入行后,他把这个家传手艺运用到极致,给了芥菜无限变身的可能性。这么说吧,许多老吃客就是为了吃他亲手腌制的芥菜才隔三差五光顾的。
过水、撒盐、下醋、入缸,自然发酵 3 天后,颜色转成暗黄色,酸爽的口感就呈现出来了。广东的芥菜大概不会遭受寒冻,所以水分足,茎叶纤维少,口感鲜嫩爽脆,因为在坛子里经过发酵,这菜也叫“窖菜”,用来炒菜、烫汤都是极好的。腌制过程是一次品质的提升,而窖藏又是一番耐得住寂寞的面壁。
田大厨将窖菜与猪婆参做了一道菜,盘中垫底的窖菜在切碎之后经过花生油的煸炒,让本来平庸的猪婆参获得了丰富的味道。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又炒了一盘芥菜炒藏猪肉丝,秒光!再来一盘柴鱼豆芽韭菜熘腰花,看上去没有窖菜的介入,但我吃出了酸爽解腻的窖菜汁,端的是点化之道。
所以我经常跟朋友说,不要小看咸菜,不要小看萝卜,不要小看豆腐,不要小看一切“蓬头垢面”的野菜!
“黛外滩”的胡贞海董事长告诉我:古北这一带有不少的互联网企业,也有不少金融、投资公司,更有不少创意设计公司,他们的高层也是“黛外滩”的常客,也很爱吃田大厨用芥菜做的各种小炒,从貌不惊人的咸菜中悟到了不少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