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尽管身处他乡,对孩子教育也是一样看重的,“小杨学厨”便是其中一例。如今年逾五六十的民工,大多数还是实行男人外出、老婆守家的模式,门卫值班守夜的老杨是其中一个。他来自淮北农村,20多年前就一人在上海打工,以前干泥工,现在年龄大了被安排值守工地大门,每年连春节都不回家,因他看中的是节日值班补贴费。只要提起儿子他就满脸放光、喜笑颜开:“他现在是某一本大学的研究生,这次被选派去日本进修实习了!老婆比我有文化,所以一直让她在家照料孩子,其余我来担当!”每次听他说起儿子都神采飞扬,一脸的皱纹全部舒展开,仿佛再多的辛苦此刻也烟消云散了。
这边的老杨喜笑颜开,而与他一个村的瓦工领班大杨想到自家儿子,脸上的肌肉就立马抽搐。那年他回家去夏收农忙,刚到家,才上初中的儿子就出门了,转眼工夫给他捧来了两个大西瓜,放下行李正歇着的他问:“你又没钱,怎么买了瓜啦?”儿子一脸得意:“我与集镇上摆摊的混熟了,人家送我的。”大杨回到工地也是一脸得意,说儿子人小却懂事,知道拿水果孝敬老子了。一旁听着的人感觉不对味: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人家摊贩凭什么会平白无故送你西瓜?这里保不准有什么猫腻。
第二年大杨农忙结束再回工地时,非但不再得意,而且整天黑着个脸——原来,儿子成了集镇上黑社会中的一个小混混,跟在黑老大后面收取摊位保护费,欺行霸市。老邻居悄悄告诉了蒙在鼓里的他,大杨对儿子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下一步却不知如何是好。这些天大杨似热锅上的蚂蚁,哪还有心思干活。
因为儿子有出息,老杨在周围人中有一点话语权。思索一番后就给大杨出主意说:“干脆将你儿子带到身边来,就算城里上学指望不上,让他跟着你提泥桶学手艺,总比在你老家那个黑窝里呆着强。”大杨一拍大腿:“对头哦,立马把他逮到身边来,否则天天提心吊胆,觉都睡不安稳!”
儿子小杨就这样住进了上海工地的工棚,白天跟在老爸后面提提泥桶,工地老板知道大杨的苦楚,便关照在工地上要注意安全。然而,天天如此总不是事,让小杨就此做学徒吧,他还不到打工的年龄,况且让儿子子承父业,大杨不甘心。关键时刻又是老杨来支招了,他说:“工地近旁马路对面有一个烹饪职业学校,我看了他们的招生简章,你儿子能学,看看那些进学校的小伙子中,农村子弟不少,说明这个学校还可以,你不妨与儿子一起去打量打量?”大杨又是一拍大腿:“对头哦,立马就去!”父子兴冲冲地回来,他们报好了中餐班。工地老板听说了小杨学厨师也很高兴,说:“你实习也不要到外面去了,就在我们工地食堂,我包三餐!”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小杨每次从学校回来,就把在烹饪职业学校学的告诉大杨:无非是厨房基础技能、颠勺与刀工这一类,然后就是原材料的加工与处理、烹饪的基本味和调味方法、制作……他说得头头是道,大杨听得津津有味,毕竟儿子日后有了个自食其力的饭碗。
一年以后,儿子就在某处饭店谋到了厨师一职。那天待营业过后,他将大杨、老杨请到店里来吃饭。大杨举着酒杯旧事重提:“几年前你拿两个西瓜孝敬我,我吃得后悔不已,今天我吃得踏实多了。”老杨说:“正是靠着这两个西瓜,让你从昨天的后悔到今天的踏实,坏事变成了好事!”老杨、大杨和小杨都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