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合作媒体
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taste
品味
【本期策划】我的宝藏滋补品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枸杞难挡岁月催,还得往里加当归……”,这是中年人养生的自嘲梗。在全民养生的时代,坚持锻炼、坦然豁达的同时,制作、分享、食用一些滋补品,不仅是一份小确幸,更是源于对亲朋的深厚情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我的“食疗”30 年

文  |  袁殿文

 

我是地道的农民出身,对于“滋补品”这个词,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比较陌生,不接触也不知道。过年时吃的肘子或者猪蹄,就是我小时候最好的滋补品了。

感谢国家和时代的红利,我稀里糊涂地从落后的农村到上海已整整 30 年了。虽然没有《繁花》中主要人物人生的辉煌和多彩,但也见证了上海及国家的日新月异。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变化,我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一些所谓的滋补品。

我最先接触的所谓滋补品就是一款食材——生蚝。记得特别清晰,当时推荐的是一位长者,他顺嘴说 :“这个多吃点儿,这俗称‘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虽有小段子的嫌疑,但于我还是印象很深。后来了解到,生蚝没有那么强的滋阴壮阳的能力,但因贵为海中珍馐,滋味出众,且富含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所以在滋补食材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广东做过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历时两年多。在那期间,我了解到几乎所有广东人都是把“进补”放在嘴边的,而饮食中的滋补更是从早茶到夜宵也几乎全部涵盖,无论是生滚鱼片粥、老火例汤,还是所谓“白天鹅宾馆”特供的葵花鸡,都是非常讲究的。在法规尚不规范、人们食品安全意识欠缺的一段时间里,连穿山甲、鳄鱼等都是餐桌上的所谓滋补佳肴。我大多时候都是人云亦云,也不去刨根问底问为什么它们能滋补。倒是真的在珠江入海口的一条渔船上吃过一种特别的虾。当地人叫“潮虾”,据说这种虾涨潮时进入珠江,在淡水里生活,落潮时回到海水里。潮虾肉质鲜美有弹性,白煮以后蘸食渔民的自制调料,其风味令我至今难忘。

后来也接触到一度象征成功人士身份的鱼翅、燕窝,但我认为其滋补作用被商业炒作得有些过分。倒是原来比较高大上,现在有点“下凡到人间”的海参,我个人觉得真的是好东西。

海参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曾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国人认为的“八大珍品”之一。我也了解到海参富含的 18 种氨基酸、牛磺酸、多种矿物质及活性成分可促进睡眠、美容养颜,其中的锌、硒等元素对男性生殖功能作用突出。海参中的很多元素对改善和调理女性内分泌,促进体内良性循环也有很大帮助。

说到滋补,还要提一下羊肉,于我,它的滋补效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补气、补血、补虚。年轻时吃完涮羊肉,晚上睡觉身上都是热的。

总之,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变迁,全国各地的滋补品,我都有涉猎,如东北的人参、广西的石斛、安徽的黄精、西藏的虫草、大凉山的松茸、河南的铁棍山药、河北的驴肉、内蒙古的肉苁蓉等。每次都有朋友介绍是非常好的东西,反正至少是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我便听之,食之。

但不管怎么滋补保健,随着岁数的增长,“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还是“找上门”了,首先从血脂高开始,刚发现的时候,百度查询、遵医嘱、运动与饮食调节多措并举,总是效果不大。直到去国外干了一个项目,因为条件异常艰苦,每天从营地到工地有 3 ~ 5 千米的路程,因为车少,加上除工作外时间较为充裕,我有条件地约束自己,经常步行到工地。寒来暑往,回国一查,连困扰多年的转氨酶指标都恢复正常了。

所以,所有的进补宝藏,都不如坚持锻炼这个免费的秘方吧!只是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我的中年,怎么补?

文  |  陈    实

 

中国人历来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古人认为人来自大自然,理应自带“金木水火土”的属性,缺了就要从大自然中找点回来补全。然而若讲时运,往往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强求或是硬来,都不过是缺心眼。对于身体,果然也是如此,缺啥补啥,于是便有了滋补一说。

滋者,滋润滋养也 ;补者,增补补救而已。我们的祖先大概是把人的身体也看作一株心爱的植物,看着蔫巴了就浇水,长虫了就喷药,长势不好就施肥,要是根儿不好那就十分难办。

所以吃滋补品,往往是因为缺什么显现了出来,自己主动进补或是被人投喂。

我小时候,看到滋补品最多的场合,就是在探望生病的亲戚朋友的家中或医院里。那年头,网兜里装点母鸡、鸡蛋、甲鱼、香菇、木耳什么的,就算是不错了。小孩子,可能盼着来点橘子罐头、麦乳精什么的滋补滋补。难得看到有人拿点人参、鹿茸之类孝敬老人,最后也常常是老人舍不得自己吃,给孩子们流鼻血去了。所以从小就知道,人好好的不能乱补,补了也会从鼻子里流走。所以上海人说谁“吃饱人参”,也千万不能当句好话,他们可不是夸你进补后颜色红润、宛若天人。长大以后才知道,人参从来都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吃的滋补品那是红楼梦里的女人们独家秘方里的一味补药,皇帝舌根子上的几片提神剂。至于有专家翻阅皇家食谱,发现燕窝则是皇帝更喜欢的滋补品,几乎顿顿吃、天天吃,如此爱吃金丝燕的口水,也实在让我费解。

人到中年,身边吃滋补品的人越来越多,如今的中国人更重视健康了,也就更舍得花钱了。杯子里除了枸杞,怎么也得放一把西洋参 ;熬点小米辽参粥,再丢进去两根虫草 ;早上喝银耳羹,冰箱里的燕窝也加进去;中午炖鸡汤,野山参切一段……后来甚至有朋友寄来鱼鳔做的“花胶”、新采的铁皮石斛鲜条、可以切来蘸芥末吃的松茸。更有一次,云南的兄弟寄来一大包白色粉末,拿到后想着报警前先打个电话,兄弟电话告知此物对中年男人“特别好”,叫什么“玛咖”,我在电话这头都感觉到他在挑眉毛。这东西我始终没敢吃,但也觉得滋补风气之盛,令人咋舌。

我确实有一样宝藏滋补品,其状也是“白粉”。这是一种来自鄂西北深山的特产,叫做“葛粉”,也叫“葛根粉”。葛根就是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葛粉则是葛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纯天然营养佳品,《本草纲目》记 载它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补肾健脾、益胃安神、清心明目、润肠通便及醒酒等功效。以前年轻时候,完全没有把它当作滋补品,而是常用其醒酒安神。这玩意儿烹饪起来十分方便,如上海人熟知的西湖藕粉,锅子里搅搅就成了。好的葛粉调制出来后晶莹透明、黏稠软糯,口感也与藕粉相似。喝酒前喝葛粉,护胃暖胃 ;喝酒后喝葛粉,醒酒安神。现代医学认为它对心血管很好,而且“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常吃可预防老年性痴呆、防止动脉硬化、防止脑血栓等。一些人称还可令女性丰胸美颜、青春永驻,恐难确信。

说到底,任何滋补品,再补也不能过量,真真过犹不及。“吃饱人参”往往比“吃饱饭”可怕得多。心情舒畅、坦然豁达、乐观积极,才是人真正的宝藏滋补品。

 

汤汤水水最养人

文  |  郭艳文

 

我是出生在上海的潮州人,家中长辈笃信药食同源,谙熟制作汤膳之道。我从小喝着妈妈煲的汤长大,结婚后也把煲汤的习惯延续到了自己的小家庭里。平日我最喜欢用各种菌类煲肉汤。菌子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口感有花菇那般丰腴肥厚的,也有竹荪那样丝滑脆爽的 ;气味有松茸那般浓烈深刻的,也有羊肚菌那样清新悠远的,不同的菌子与肉在汤锅中可演绎出万般滋味。煲汤看似简单,实则也有诀窍和要领,通常干菌子洗净后泡发的水不用丢弃,与菌子一起倒入锅中,汤味更浓 ;此外煲汤前水要一次性加满,其间不宜开盖添水,否则会影响汤和肉的口感。

广东人将中医文化融入了日常汤膳,相信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只要和于节气就不容易生病,面容和气色自然会美好。因此喝汤讲究应序滋补,所用汤料千变万化,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皆可入汤,再根据节气更替和身体需求搭配相宜食材或药材,一起小火慢炖。

春天为一年之始,万物生发,汤膳所用食材应以补肝养阳为宜。我喜欢用淮山、石斛、枸杞和羊肚菌炖猪骨汤或鸡汤,有时增添一味鲍鱼或螺头更能提鲜,煲出来的汤色泽金黄,口味清甜。闷热的回南天里需要祛湿,小时候妈妈常用五指毛桃、薏米、茯苓和炒白扁豆来煲猪脚,汤色清雅,入口有淡淡的椰香。现在我的孩子们喜爱清新甘甜一些的口味,我就会把五指毛桃汤里的肉替换成苹果。

夏天主要养心,汤膳需调整为泻火开胃的淡补原则,老鸭冬瓜汤是消暑祛毒的首选,汤里可以再放些芡实和白扁豆给身体排湿。土茯苓、赤小豆和陈皮亦可与瘦肉一起炖煮,最适合暮春初夏。应注意的是陈皮在下锅前要先去瓤,否则苦味会渗于汤中。

秋天气燥,养生着重于润肺养颜,银杏白萝卜猪肺汤十分契合这个季节。制作猪肺汤所用到的食材都很便宜,但在煲煮前清洗猪肺最考验耐心。刚从市场里买来的新鲜猪肺充满血水和污垢,要把气管接在水龙头上反复灌洗、用手拍打、再放水,直至猪肺由红变白方可,整个过程得两三个小时。去完血水的猪肺用刀切成块状,加入葱、姜和料酒焯水,如此才能确保煲出来的汤全无腥味。

过去我姑婆煲的肺头汤滋味可人,爸爸隔三岔五会带我上她家去蹭饭,一碗刚出锅的肺头汤热气腾腾,汤色白若羊脂,吃前先撒一把香菜,香味萦绕在整个房间里。被切成小块的猪肺入口爽滑绵糯,咀嚼时还能感受到一丝柔韧的弹劲儿。姑婆离世后,家里无人再有闲情制作此汤,这也成了我记忆中的味道。

冬季需补肾益精,此时汤膳中可填入些大补食材。当归羊肉汤很适合在立冬后喝,做法不难,先将羊肉焯水去腥,放入锅中,加当归、红枣和清水,小火慢炖 1 小时后加白萝卜和玉米再炖半小时,出锅前撒些盐和胡椒调味即可,汤味鲜甜不膻。冬至时用小盅锅隔水炖老鸽子汤,入几片西洋参、两颗小枣和若干枸杞,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加两根冬虫夏草,炖好后的汤鲜香四溢,似乎所有食材的精华全部浓缩在了小小的一只碗中。

养生汤源于广东,却不止于广东。在我看来,人们喜欢钻研和享用各类养生汤,与其说是真的相信它有什么奇效,倒不如说是因为心存一份对亲人的爱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