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合作媒体
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Food fashion & happy life
食尚&乐活
【食亦有知】可以吃的膜
来源:食品与生活 | 作者:文 | 王乾坤 乔勇进 | 发布时间: 70天前 | 31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膜是包装材料的一种,食用是绝对不行的。

但是,你可别不信,未来可食性膜将大摇大摆地走入你的生活。其实,翻阅一下人类食物进化史,就会发现可食性膜还真“ 古已有之”,古时我们的先人就用叶子和动物皮等包裹食物;到 12 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打蜡的方法延长柑橘等果品的保鲜期。到现代,可食性膜更是发展很快,糯米纸和香肠肠衣比较常见。

现在的可食性膜是指由可食性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形成的复合膜,其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等可食用的天然生物大分子物质构成。为了能使膜的性质稳定,通常还会添加一些安全可食的成膜材料,比如疏水剂(蜡质、脂肪酸等)和增塑剂(多元醇及脂类)。更为神奇的是,这些可食性膜还可以做成食品风味料、营养强化剂、抗氧化剂,比如南通大学的专家就在可食用的壳聚糖膜里添加了香茅精油,不仅使膜具有杀菌性,还使食物有了香茅的风味,可谓是“锦上添花”的杰作。目前,可食性涂膜和可食性包装膜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水果、蔬菜、糖果、坚果和糕点等食品中都有亮眼的应用。

按原料分类,可食性膜大体上可分为多糖可食性膜、蛋白质可食性膜、脂质可食性膜和复合可食性膜 4 个类别,各类可食性膜都“身怀绝技”。

 

多糖可食性膜

多糖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由 10 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有些多糖(如香菇多糖、灵芝多糖)有助于抗衰老、抗炎症、抗畸变等,是一种人体健康所需的活性物质。

多糖可食性膜是以壳聚糖、淀粉、果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高分子多糖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由于多糖特殊的长链分子结构,其成膜性好,化学性质相对稳定,适应于长时间储存及各种储存环境,但它们都属亲水性聚合物,阻湿性一般较差。

壳聚糖类可食性膜 壳聚糖可以从虾蟹等甲壳动物的壳中提取获得。壳聚糖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菌性,同时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和生物降解性,非常适合制造可食性包装材料。有研究人员将壳聚糖与保鲜剂结合,制备了壳聚糖可食性膜,显著降低了紫茄的表面失水和表皮光泽暗淡等现象。

纤维素可食性膜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主要源于植物细胞壁。除此之外,木醋杆菌等很多种菌属细菌都能通过发酵生成纤维素,被称为“细菌纤维素”。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改性纤维素可食性包装膜的研究开发极为重视。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利用细菌纤维素创造了一种可食用的新型复合一次性包装材料。

淀粉类可食性膜  淀粉类可食性膜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淀粉类可食性膜的原料有玉米、小麦、红薯、土豆及魔芋等淀粉,使用的胶粘剂多为天然无毒的植物胶或动物胶,如明胶、琼脂和天然树脂胶等。目前淀粉已经广泛用于胶囊、缓冲材料、一次性餐具和可食性膜的生产中。我们常吃的糖葫芦表面包的糯米纸,其实就是一种淀粉类可食性膜。

 

蛋白质类可食性膜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蛋白质类可食性膜以动物分离蛋白和植物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如乳清蛋白、谷蛋白和玉米醇溶蛋白等。

大豆分离蛋白膜  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添加甘油作为增塑剂,调节到合适的 pH 值,并经过加热倾倒和烘干等步骤制成可食性膜。大豆分离蛋白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耐湿性能。

乳清蛋白膜  乳清蛋白是牛乳中酪蛋白沉淀分离时保留在上清液中的多种蛋白质组分的统称,有助于抗氧化、抑菌等。乳清蛋白膜的透明度好,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热封性。用乳清蛋白膜包裹的鸡蛋保质期比未包裹乳清蛋白膜的鸡蛋延长 1 周,颜色、蛋黄指数和 pH 值变化较慢,质量水平高于未包裹乳清蛋白膜的鸡蛋。

玉米醇溶蛋白膜  玉米醇溶蛋白膜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加入甘油、明胶、琼脂等辅助剂和增塑剂制造而成。玉米醇溶蛋白膜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耐水性,适用于包装肉制品、糕点和冷冻食品等。

 

脂类可食性膜

脂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供给机体所需的能量,提供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细胞组织的组成成分。脂类可食性膜主要以蜡质和脂肪酸为主要原料,如蜂蜡、棕榈蜡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阻水性、阻气性和阻油性。脂类可食性膜应用最多的就是果蔬的涂膜保鲜,可以起到防腐、保鲜、保水、提质的作用,提升水果表面光洁度和亮度,延长水果贮藏期和货架期,让平凡的水果闪亮登场,卖一个好身价,因此打蜡是水果采后商品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国际上允许且广泛使用的果品保鲜方法。

 

复合型可食性膜

复合型可食性膜就是将前面的蛋白质、多糖和脂类三种材料通过工艺加工制成的可食膜。其不是简单地复合叠加,而是“1+1>2”的质量提升,需要通过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的不同比例调整,使膜不仅可食,还使其功能更强。例如,通常多糖膜对湿度敏感,但可以通过添加少量极性脂质(如脂肪酸和磷脂等)来增强防潮能力。采用羟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和多种固体脂质组成的复合膜,相对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包装材料,具有更好的湿度耐受性和更低的水蒸气渗透性。

 

总的来说,可食性膜在食品包装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不同原料的选择和制备工艺的优化,可食性膜可以满足不同食品的包装需求,同时也能减少塑料包装的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未来,随着可食性膜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其在食品包装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们的食品更加卫生、健康和营养,而且还可以使我们的食品消费更加环保、便捷。